20200629催眠--當自己看自己的眼光都充滿鄙視,那無疑是鼓勵旁人不用給尊重!請用正確的視角為自己定位。
大學時期就許了一定要體驗看看催眠的心願,十多年後的今天小淇終於如願了。趁著端午連假特地北上,漫長的交通往返加上連日艷陽高照的台北忽然發布的雷雨特報,都澆不熄她的好奇。 意象中的小淇是充滿好奇、探頭探腦的狐獴,希望透過催眠找到生命課題的小淇,見到了一片暗黑天色,天空中有些藍紫色的雲朵正緩慢流動著。小淇和某些個案一樣,有著「看到的畫面應該要是…」心中默默地將景象做了限制,一再引導卻接連在這個空間進出了數次後,Elsa忍不住核對她關於生命課題的想法。果然,小淇說:「這輩子一定是要來承擔責任、付出什麼的。」 生命課題是我們來到身為人的這一世,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,學習到完整的能力後就離開這個課題或世界,但也可能繼續接著新的課題;而一旦沒有學成,就再次進入輪迴、再次學習相同課題,永無止盡的學著。或許是這樣的觀念導致大部分的人,都會將課題看得很沉重。就像小淇一樣,一定是來受苦受難的…。於是錯誤的觀念就將小淇困在這個渾沌的意象中。 Elsa認為:課題當然會有,但不見得一定要苦哈哈的,也有可能是來享福的,哪來那麼多的債要還呢?而意象中也看見了小淇不懂得目標設定,將目標設定的太大,然後做起事來就力不從心;結果除了對自己失去信心外,更弄得對自己的作為絲毫無法理解的現象。從意象看見小淇是一個沒有主題方向就沒辦法做好事的人,於是建議小淇:不論做任何事,都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適當的目標;有個主題,就會有方向。 引導中給了主題之後,果然小淇不再困在渾沌裏,而是來到一處外觀樸實的磚房外。看見意象的訊息,Elsa提醒小淇要記得對自己好一點並不禁與小淇核對:「是不是常常允許人家對妳不禮貌?」原來小淇常在發生爭執或是感受到被欺壓的當下,都選擇沉默、讓事情過去就好,但,事情沒辦法這麼容易過去,只能在事後憤怒、煎熬及懊悔。 潛意識的世界裏,很多小細節都能看見案主與自己相處的情形。逆來順受的傳統觀念,其實真的對內心世界造成很大的傷害,到底是誰教會我們要忍耐?忍到一個臨界點之後呢?情緒是需要抒發的,但更好的是不要壓抑情緒,讓情緒順流而出,了解自己情緒造成的原因後,就能夠比較懂得因應,承認這個氣呼呼的是自己、承認這個想事事太平的是自己、承認這個手足無措只能自憐自艾的是自己…,每個自己都值得珍惜,每個自己也都不需要被他人批判。然而,最重要的是:希望獲得別人尊重的話,首先必須自己先做到尊重自己才行...